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中心 > 新闻动态 > 丙型肝炎相关知识

新闻动态

丙型肝炎相关知识

关键词:

丙型肝炎丙肝检测试纸HCV快速检测

2013-05-06

一  丙型肝炎病毒(HCV)简介

    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目前发现的肝炎病毒只有8种,但已经明确的有5种,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 ,丁型肝炎病毒(HDV) ,戊型肝炎病毒(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甲、戊型肝炎病毒由粪口途径传播(胃肠道),乙丙丁型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道外途径传播。

    丙型肝炎病毒(HCV)在1974首先发现报告,1989年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病毒并命名。本病毒不能在体外培养。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显著异源性和高度的可突变性,这决定了它的治疗困难和疫苗的难以研制成功。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已经成为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因之一。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危害极大,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难题。据统计,全球HCV感染率为0.1~10%,平均为3%,约1.7亿~2亿人感染HCV。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率为3.2%,约4000万人感染HCV。急性丙型肝炎多症状轻微或呈亚临床感染,其中 75%~85%将转为慢性。尽管多数HCV感染者ALT升高,但仍有25%~30%的病人肝功能正常。慢性丙型肝炎的进展速度在不同的个体差异很大,与ALT水平病毒负荷、HCV基因型无关,而与饮酒、合并乙型肝炎等因素有关。20%~3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10~2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5%~10%进展到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 )。一旦发展为肝硬化,这些病人患肝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可达1%~4%。

  传播途径

   1、传染源: 由急、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和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一般病人发病前12天血液中即有感染性,并可携带病毒12年以上。人群对丙肝病毒普遍易感。

   2、传播途径:①输血及血制品、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和共用针具等,是主要传播途径;②性接触传播,精液、唾液中存在HCV;③母婴传播:传给胎儿和婴儿;④生活密切接触传播。40%散发的获得性丙型肝炎由次途径传播。

三  临床症状

   丙肝的潜伏期约为2-26周,平均7.4周。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 7-33天,平均 19天。

   1、急性肝炎:15-25%可以治愈,75--85%转为慢性。

   ①急性黄疸性肝炎:丙肝较乙肝为轻,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25%出现黄疸。以头疼、发热、四肢酸疼等类感冒症状为主,主要有轻度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尿色加深、肝脾肿大、关节疼痛、皮肤巩膜出现黄疸等。转氨酶峰值较低,大多数患者不易被发现。

   ②急性无黄疸性肝炎:除无黄疸,其余与急性黄疸性肝炎症状相似,病程快,大多3个月恢复,此型占急性肝炎2/3以上。

    2、慢性肝炎:如感染超过6个月,称慢性丙肝。

    轻度:症状轻,类感冒症状。反复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尿黄,睡眠差,轻度脾大。肝功能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

    中度:居于轻重度之间。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尿黄便溏、脾大、关节疼痛,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等,ALT 和或AST反复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白球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且转氨酶≤32g/L,胆红素>正常上限5倍,凝血酶原活动度在40—60%之间,胆碱酯酶<2500U/L,四项中有一项即可诊断。

    3、重型肝炎(肝衰竭):本型少见,但病死率高。但如合并有乙肝、酗酒、吸毒、抑郁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未能控制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其它严重疾病时,疲劳过度等易发生。

    4、肝炎肝硬化:20—30%的慢性10~2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5%~10%进展到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 )。一旦发展为肝硬化,这些病人患肝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可达1%~4%。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大致正常,淋巴细胞相对升高。

    2、尿常规: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检测。为早期发现肝炎的有效方法,还可鉴别黄疸型肝炎。

    3、肝功能、胆汁酸、电解质、血糖等。(40%)重型肝炎患者血糖降低。

    4、病原学检查:①抗HCVIgM 和 HCVIgG  前者提示现症感染,后者提示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抗HCV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而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②HCVRNA 阳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③基因分型

    5、影像学  B超、CT、MRI

    6、肝组织活检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纤维化程度、评估疗效的金标准。

五   治疗

    首选抗病毒治疗,其他有免疫调节、被动免疫、分子治疗方法、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其它核苷类似物VX-497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病人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必须结合病人的年龄、全身的健康状况,出现应答的可能性、合并症进行考虑。由于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检查、病毒负荷、基因型等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之间无相关性,故这些因素不能作为选择病人的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建议,ALT升高、HCV-RNA阳性、门脉纤维化或中度炎症的病人应该接受抗病毒治疗。

    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以下人群需要抗病毒治疗:急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定性检查为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ALT或AST持续或反复升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ALT持续正常,但肝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S≥2)者;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可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

治疗方案的选择:

     目前,α干扰素(IFN-α)是抗丙肝病毒(HCV)的有效药物,包括普通IFN-α、复合IFN和聚乙二醇(PEG)化α干扰素(PEG-IFN-α)。α干扰素(IFN-α)是抗丙肝病毒(HCV)的首选。 

    急性丙型肝炎治疗尚无统一方案,建议给予IFN-α3MU,隔日1次肌肉或皮下注射,疗程为24周,应同时服用利巴韦林800~1000毫克/天。IFN-α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丙型肝炎的慢性化率,因此,如检查到HCVRNA阳性,即应开始治疗。急性丙型肝炎的平均潜伏期为7~8周(2~26周),有前驱症状者仅有25%~35%,很少发生爆发性肝功能衰竭。血清HCV-RNA在感染后1~3周即可阳性,而抗HCV抗体则在数周后才被测出。干扰素单用的疗效可达39%~64%,而联合治疗的效果尚不清楚,需要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进行评估。由于15%~25%的病人可完全康复,不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仅那些HCV-RNA持续阳性2~3周的病人,可考虑抗病毒治疗。85-75%病人由此期转为慢性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在治疗前应进行HCVRNA基因分型(Ⅰ型和非Ⅰ型)和血中HCVRNA定量,以决定抗病毒治疗的疗程和利巴韦林的使用剂量。干扰素单用、利巴韦林单用(目前不主张利巴韦林单用)、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推荐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24周和48周的ETR分别为55%和51%,SR分别为33%和41%)。

    慢性丙肝合并肝硬化的治疗 最终发展成肝硬化的患者,最终唯一有效的治疗就是进行肝脏移植。 最近有学者研究了干扰素单用对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者的疗效,尽管27%的病人ALT恢复正常,但仅有5%~10%的病人达到ETR,较小规模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的SR为21%,而无肝硬化者为40%,表明联合治疗对于有肝硬化的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仍可清除病毒,并有减少并发症的可能性。

    不良反应

    现在已知IFN具有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关节痛和体重减轻,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甲状腺疾病等主要不良反应,利巴韦林具有溶血、致畸等不良反应。 对原有抑制症和精神疾病的病人,干扰素可加重症状,故治疗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利用巴韦林的其它副作用还有咳嗽、呼吸困难、皮疹、厌食、失眠、瘙痒等,往往较轻,不需要停止治疗。 

   抗病毒治疗禁忌症
  IFN-α绝对禁忌症为妊娠,精神病史,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断的酗酒/吸烟、吸毒者,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的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治疗前粒细胞小于1.0×109/升、血小板小于50×109/升,器官移植者急性期(肝移植除外);相对禁忌症为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症史,未控制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利巴韦林的绝对禁忌症为妊娠,严重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痛风、Hb小于80克/升;相对禁忌症为未控制的高血压和糖尿病,Hb小于100克/升。

  疗效评估

    抗病毒治疗的应答以生化检查(正常的ALT)、病毒学检查(HCV-RNA阴性)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来判断。依据不同的阶段,治疗应答又分为治疗结束应答(end of treatment response, ETR)和持久应答(Sustained response, SR),后者是指治疗结束后24周时的应答。以前的治疗应答多指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24周,ALT恢复正常的病人的比例。随着引入可靠、敏感的检测HCV-RNA的方法,现在的治疗应答是指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后24周时ALT恢复正常和HCV-RNA转阴病人的比例。HCV-RNA与ALT相比,是一个更精确的病毒清除和持久应答的指标。因此,目前认为,在停药后随访24周时,经用可靠、敏感的方法检测,HCV-RNA维持阴性是治疗成功的金标准。复发多出现在停药后12~24周内,晚期(停药24周后)复发很少见,复发率小于5%

七  预防  无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平常注意自我保护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