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大竹县亲亲宝贝幼儿园 > 新闻动态 > 如何培养教育你的孩子让孩子在成功中获得快乐

新闻动态

如何培养教育你的孩子让孩子在成功中获得快乐

关键词:

大竹幼儿园大竹最好的幼儿园大竹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2014-06-19

  要成为一个成功而快乐的人,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于社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没有什么问题比这个问题更为重要,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将决定你如何培养教育你的孩子。
  “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要分两个部分予以解答,首先我要把焦点集中在问题的“是什么”方面,即——最根本的个性品质方面。要成为成功快乐的人,每个孩子所必不可少的个性品质是什么?然后强调的是“怎样做”这个方面,特别是作为一个家长你能够如何帮助你的孩子发展这些个性品质。最后我还要为你赋予一种精神力量,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采取切实可行的做法,并且让你的这种做法成为你的孩子生活中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和有明确目的的推动力。
  关键词:成功、法则、自我尊重、拥有意识、情绪控制
正文:
  要使孩子获得所谓的“成功”,父母们或许发现这个目标与他们同时也要使孩子快乐的愿望常常是相互冲突的。我们当今社会定义的所谓“取得成功”,经常是仅仅重视个人获得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与我们体验到的满足、满意以及快乐常常是不一致的。心理学的研究总结表明:单就“取得成功”这一目标本身而言,它是不完美的。
  成功者是有别于那些单纯的取得了成就的人,对于成功者而言,成功和快乐是同义语,二者同时发生。成功和快乐不仅仅并不相互排斥,而且在成功者的父母看来,它们必然的相互包含融为一体。没有快乐的成功,绝对不是真正的成功。
  成功者这一概念意味着:孩子普遍持有的价值观念的内化过程是成功和快乐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这些价值观念包括尊重、体谅、仁慈、大度、公正、助人、正直、诚实、相互支持和富有同情心等等。如果孩子不采纳或者不按照这些根本的生活价值观生活的话,他就不可能成为成功的人。
  成功着的发展有赖于培育“三大法则”:自我尊重、拥有意识和情绪控制。这三个方面是培养拥有明确的生活价值观、快乐、成功的孩子的基础。
第一法则:自我尊重
  当要求家长们描述孩子的自尊时,大多数家长都是这样说:“自尊是孩子如何感觉自己,具有高度的孩子对自己感觉良好,他们感觉得到了父母的爱和常识;具有较低自尊孩子感觉没有得到父母的爱,他们自己也不是真正喜欢自己。”然而,这只是自尊定义的一部分。
  自尊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第一基本要素就是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关爱、受到父母的重视和赏识。源自这些情感的安全感是自尊的基础,有安全感的孩子们知道,无论他们做了什么或发生了什么,他们始终会得到关爱和重视。这种安全感使孩子们确信即使他们的努力失败,父母依然会深深地爱着他们。
  孩子们知道,当他们一旦处在危险之中,或者感到脆弱的时候,父母就会出来保护他们。有了这样的“锚地”就会鼓励孩子们满怀信心的驶出安全的港湾,去探索新的世界。孩子们知道,不管努力的结果如何,他们都会得到关爱,他们的父母会保护他们免遭伤害,同时,为他们提供安慰并且激励他们追求成就。
  自尊的第二个基本要素——胜任感和对自己生活的把握,即具有能力。这种胜任感是基于几件事情:从本质上,能力源自于孩子对行为事件的信念,换句话说,孩子一旦采取行动,就会产生一定的结果。当孩子做了好事,好的结果产生;当孩子做了坏事,坏的结果产生;当孩子什么也不做,就不会产生结果。当孩子们相信他们有取得成功所需要的能力时,就产生了这种胜任感。正如马森和科茨沃思博士进一步说明的,这种胜任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能力和控制的感知,以及对自己能力的信心的感悟会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行为。
  由于父母们的过度保护,孩子们可能失去在一些领域获得能力的重要机会,诸如,情感成熟——觉察、理解和情绪控制。情感能力的缺乏严重地限制孩子取得成就的能力,因为面对成就性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和倒退,他没有能力控制他的情绪去克服困难,保持继续前进。马森和科茨沃思博士发现:大量的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人的困难,诸如,焦虑、攻击、社交技能缺乏和低成就水平都与低水平的情感信心有关。
  这就是自尊运动的败笔之处:父母们没有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并且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不懂得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父母们除了忽视孩子的作用外,他们也没有给孩子提供他们最需要的东西。建立自尊包括让孩子有安全感,让他知道不管他是成功还是失败,他都会得到父母的关爱;它也意味着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成为有能力的人,成为掌握挑战技能、取得成就的人。这种深入的名副其实的自尊基础,给孩子提供继续挑战自我的信心,找到满足和成就努力的合理性,提升能力的极限。这种以得到关爱和安全为基础,进而具有强烈胜任感的能力,才是自尊的真正源泉。
  “无条件的关爱”是源自于自尊运动的另一条标语。在无条件的关爱出现之后的这个基本思想似乎是相当合理的。父母们应该爱他们自己的孩子,不管他们做什么。孩子们不应该担心,是否他们的行为会引起父母们对他们的关爱的减少。他们应该能够依赖这种关爱,而不管什么情况发生。
  问题就出在这种无条件的爱对于任何选择、任何决定和任何无意义的行为都采取认可态度。奖励孩子(爱是真正最高形式的奖励)而不考虑他们的行为表现如何,实际上剥夺了孩子获得最重要的经验——他们的行为如何产生结果——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还有什么比担心失去父母的爱,更具威胁的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利用爱去奖励或惩罚孩子的行为。当你对你的孩子表示不赞成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对他表示你暂时收回了你的爱,而你的爱实际上是有条件的。
  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的不确定性,父母们决定把注意力转移到成就目标上,他们有条件的爱是针对孩子取得的成就,相信这种方法会促进孩子努力用功,战胜困难的时代并且取得事业的成功。父母们开始要让他们的爱变得有条件,要依他们的孩子在学校如何表现而决定。所以,孩子的自尊变得过度依靠他们的成就努力。这种有条件的爱使得成就努力变成了对孩子的一种威胁,因为成功和失败与他们的父母是否爱他们的关系实在太紧密了。同时,它与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不相干,所以,他们的行为表现是无关紧要的。
  问题并不是父母们所施与的爱是无条件的,而是他们所使用的条件不甚合适,他们必须转变这种做法,正确对待有条件的关爱和无条件的关爱。对于孩子的成就性活动,你需要给予无条件的关爱,这样当他万一没有达到你的期望的时候,他就不会惧怕因此会失去你的关爱。这样无条件的关爱将会激励你的孩子尽他的最大努力,并且取得他力所能及的最高成就。与此同时,你也应该使你的关爱变得有条件,这取决于你的孩子是否采纳积极的和被生活肯定的价值观并且遵照其行事。假如你的孩子表现得很差,他就会知道你将撤回你的关爱,至少是暂时的撤回。如果他表现得良好,他就会得到你的关爱。最终,在你孩子的心中,这种健康的有条件的爱得到内化,并将指导他按照道德规范采取行动。根据不同的情况,仔细地判断,恰当地使用有条件的爱,将有助于你养育一个成功的人。
第二法则:拥有意识
  成功者必须对他们所参加的活动具有拥有意识,即拥有感,也可称为拥有“所有权”。所有权意味着孩子们必须感觉到他们所参与的成就性活动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动机、决心、努力、成功与失败以及他们得到的奖赏,都应该纯粹属于他们自己。成功者对所选择的活动表示深度的关心。孩子如果对一项活动拥有所有权,他就会对它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他理由。作为他们拥有所有权的一个结果,他们对自己的成就努力的方方面面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因此他们的努力是发自内心的并且深信他们能够把握自己的努力和产生的结果。
  假如你一定要强拉着孩子离开建造飞机模型的现场,或是中止练习投掷飞镖,或是停下读一本好书,你能说你知道孩子的拥有感是什么吗?假如孩子需要被迫从事每一件事,从来没有形成一个自主的动力真正地投入进去,那么你就需要了解为什么孩子缺乏拥有感。你是否使孩子失去了拥有感的事情?诸如,是否过分地卷入到他的成就性活动中?还是承担了本该他承担的责任?或是你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发现使他激动的事情?
  关于成功者有两个层面的拥有感——一个是理性的,一个是实用的。理性的拥有感,涉及孩子投入到活动中的基本情感,以及为什么他参加这样的活动。实用的拥有感,是理性的拥有感在孩子具体的成就性活动中以及对他自己的生活的一种表达。
  怎样从其他的孩子里面区分具有理性的拥有感的孩子?或许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就是观察他们从所经历的事物中获得什么样的满足和乐趣。如果你的孩子不具有理性的拥有感,他或许仅仅是从他的成就努力的结果中得到确认,他可能过度依赖于他所参与的活动的外在利益,诸如社会地位、奖品或是得到父母和朋友们的关注。孩子可能缺乏一种内在的动机去实现成就目标,他依赖于外在的因素证明他的成就努力。
  与此相反,如果孩子具有理性的拥有感,那么你就会看到他是从取得成就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孩子或许喜欢干那种“驴拉磨”式的苦差事,表面上看好像是无休无止,枯燥乏味,要想成功就必须做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但是,他热爱这个活动的过程,甚过于活动的结果本身和由此可能得到的赞美。尽管外在的奖励如此之好,孩子只是为了自己的缘故,乐于付出努力。
  理性的拥有感在一项活动参与的早期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有几种方式可以促进这一过程。作为一个模范,你可以向孩子展示理性的拥有感看上去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所过的生活就是带着理性的拥有感参与活动——即你对你自己的成就努力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快乐——诸如你的职业和爱好,那么孩子不采纳相似的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可以向孩子展示在你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的理性拥有感,比如你是如何献身于你的工作的,让孩子了解你工作的兴奋点,你所付出的努力,工作的态度,与孩子共同分享你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乐趣。
  通过强调努力的重要性和强调享受努力的过程,你能够更直接地鼓励孩子发展理性的拥有感,同时,不要过分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当你协助孩子制定与活动有关的目标的时候,你能够培育理性拥有感。如果你让孩子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努力和结果的关系方面以及如何从过程中获得满足和快乐上面,他就会认为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
  你应该对孩子通过成就努力而产生的拥有感予以鼓励。当孩子在他的班上取得了好成绩的时候,你不要对他说:“嘿,宝贝,你太棒了,你是全班最棒的学生,你太聪明了。”你可以换一种方式谈论他的好成绩,请你试着对他这样说:“你看,你通过刻苦努力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看到了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这样好的回报,感觉一定很不错吧。”这样的谈话更具有深沉的魅力,可以触及孩子的内心深处,使他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他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你就把孩子推到了一个他自己无法控制的境地,使他变得无所适丛。但是,强调刻苦努力用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拥有感的价值就得到了提升。
  如果得不到你的鼓励,孩子在发展他的理性拥有感的时候就会遇到困难。假如你或者是过分强调结果的重要性或者是剥夺孩子对活动的拥有权的话,他做任何事情就都会感到孤立无助,也不能获得拥有感。理性的拥有感是你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并不是孩子轻而易举靠自己就能得到的东西。
  实用的拥有感对孩子来说,是来的容易去的快。他们投入的时间和努力远远超过他们被期望的极限,他们经常在课外加班继续努力用功。具有实用的拥有感的孩子,常常表现突出,因为他们对所参加的活动追根问底,并且对所使用的装备给予特别的关心,不管它是乐器还是运动器械。
  对他们参与的活动具有实用的拥有感的孩子,他们刻苦努力,对他们所从事的活动能够保持长期的注意力。他们具有典型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他们仔细地检查自己的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的高质量并且尽量减少错误。他们非常善于安排学习时间,勤奋地复习检查自己的功课,以便避免任何由于不细心造成的错误。你没有必要询问这些孩子是否做了功课,相反,他们自己总会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学习他们的功课。具有实用的拥有感的孩子,对他们参加的活动表现出如饥似渴的热情,常常对活动的最深奥的部分表现出一种狂热,并且沉迷于它的细节。
  你可以给孩子描述实用的拥有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尽最大努力,投入额外的时间上课和练习,具有高度的组织计划性。通过示范和讨论,你可以把重点集中放在拥有感的实用的功能方面,鼓励孩子实施,并给他们指出满足感和快乐源于对活动的积极参与,对他们进入这种状态予以强化。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使是具有实用拥有感的孩子,有时也会分心、厌烦、表现出对其他事物的兴趣。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孩子需要完成作业,你可以给他一个小小的奖赏作为鼓励促使他顺利完成作业。假如他的功课不是非常紧迫,让他休息片刻或是玩耍一会儿,可能对他更有益。
  当孩子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感到自豪的时候,他就在表达着他的自尊,并且他是在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他足够重视他的成就努力,试图尽他的最大的能力投入所有的努力。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尽他的最大可能做到最好,是指导他生活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如果你的孩子具有这种自豪,他就懂得了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机会。他认真地接受这个机会的挑战,并通过对他所追求的一切事物竭尽全力,感激并且尊重这个天赐的良机。孩子认识到生命中的真正的快乐就在于体验取得成就的过程。如果孩子生活在这种状态之中,那么他就会接受成功的回报同时也不会为自己的失败找任何的借口。
  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自豪,既是孩子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他们付出巨大努力之后的结果。它也可以作为积极推动的最终目标。如果孩子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感到自豪,他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因为他始终都会尽最大努力做事情。最重要的是,孩子同时也会是快乐的,因为他知道怎样从自己的努力过程之中获得满足和快乐。一旦这一切得以实现,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一个理想的社会里,成为一个父母是一个人所能够做的最无私的一件事情。一旦有了孩子,你就要尽心尽力地把孩子的需要放在你自己的需要之上。然而,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并不理想,父母们经常在他们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之间展开拔河之战,不停地争斗,这种冲突经常导致建立在孩子的生活拥有感上的一场较量。
  父母的需求和孩子需求之间的这场冲突的核心问题就是,父母们没有能够从他们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或是其他活动中获得足够的满意、有效的确认以及充分的意义。不难发现,由于不幸的婚姻或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工作造成的贫困的父母们他们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假如你处在这种情景之中,你也许就会发现,你被迫转向使你自己的需要获得满足的最便利的资源就是通过支持你的孩子得到这种满足。正如卡巴特金斯所说:“一种微妙的搭乘现象可能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完全位于父母的潜在意图和下意识之中——在这种情形中,孩子经常是无条件地学会了迎合父母的情感需要。不是父母移情并且表示同情心,而是孩子承担了那个角色,并且被期望移入父母的情感、烦恼和压力……孩子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愿望被淹没了。”
  你也许就是生活在一种不满意的生活状态中,而且你的需要而不是你孩子的需要没有其他的发泄途径。在其他的一些情景中,父母们可能有更严重的心里的和情绪的困扰,诸如抑郁和焦虑,而且他们的孩子成了他们自己生存的重要工具。有这些问题的父母应该进行心理治疗,让心理医生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更好地理解他们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许多陷于快乐于成就性活动之争的孩子,他们常常有一方父母没有自己的生活,并且在父母的另一方完全只管自己的生活而对孩子关心不够的时候,父母的这一方对孩子的生活过于关心。如果你就是那个穷困的父母,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过任何满足,尽管可能没有意识到,你也许会转向使你的孩子获得心理和情感的满足。换句话说,你的配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或许是如此的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事业以至于完全忽略了孩子的需要。如果你的家庭就是如此情形,那么,你的孩子就会陷于父母需求的两个不良极端之中:被完全淹没或是被完全忽视。孩子的需要被降级到一个次要的地位,他会感到没有获得满足并且负担过重。
  你是否把自己的需要置于孩子的需要之上?你是否利用孩子的生活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满足?你是否窃取了孩子的生活?
  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父母使得他们自己的孩子不能获得自己的生活和成就的拥有感。孩子对你不是按照他的最大利益采取行动会异常地敏感。在某种无意识情况下,你的行为受到你自己的最大利益的驱使而不是孩子的最大利益。如果一旦你的孩子这样认为,他就会失去对你的信任。如果他得出结论认为,他也许不值得你把他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孩子的自尊也许就会大大削弱。孩子自尊的削弱将产生对你的气愤和怨恨,因为你造成了他的这种坏感觉。这些信念和情感会导致孩子在成年的时候,内心充满不信任、不满足和不快乐。
  驱使你的需要于我们大家感觉到并且要获得满足的需要没什么不同,同样包括:得到爱,受到重视,获得能力,能够控制,获得满足,使生活有意义。这些需要是作为一个人的正常的和健康的组成部分。当你努力满足这些需要作为当你是一个孩子时没有得到的满足的一种补偿时,或者你目前不能通过健康的人际交往使这些需要获得满足,问题就会出现。本应该是健康的需求变得具有强迫性,为了保持你的心理的和情感的平衡会不惜任何代价要求满足。
  为了成为一个成功的快乐的成年人,孩子也有他的基本需要,包括:需要得到爱,需要得到安全,感觉到有能力,要长大,要求知,要变得独立。遗憾的是,孩子在他生命的早期,往往已经限制了发展满足这些需要的能力。然而,你一定要给孩子这样的自由,去满足他自己的需要。如果你没有给孩子这个自由,他就有可能被迫以自己能够做得到的任何方式满足他的需要。孩子可能会寻求不健康的发泄渠道,填补他被挫伤和未满足的需要,寻找一种替换方式——常常是具有破坏性的方式——以次找回他自己生活。
  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成功者的旅途始于孩子对成就性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探索精神以及取得成就的动机。这一过程应该从灌输成为成功者所必须的价值观入手。参与一项活动,应该使孩子得到从事这项活动的乐趣和满足,并且对活动全力以赴。尝试多种活动会帮助孩子找到他真正喜欢参与的活动,这有助于作为一种职业或业余爱好继续从事这项活动。参与他自己自由选择的成就性活动,为他提供了最终体验到拥有感的机会。
  面对孩子成就性活动的最初体验,你要保持精确的平衡。这种平衡包括:为孩子参与新活动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决定是否为延续这项活动提供推动力。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推动过度,以免扼杀孩子的兴趣和内在的驱动力,妨碍孩子拥有感的发展。区别就在于是强迫参与还是引导参与。
  “自相矛盾的是试图确保孩子成功的父母,却常常养育不成功的孩子。然而,慈爱、关心并且容忍失败的父母养育的孩子往往倾向于获得成功。”福斯特克莱因和吉姆费伊这样写道。强迫孩子参与一项成就性活动,可能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孩子被迫参加一些活动的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对父母表示愤怒、怨恨和抵抗。这种反应随着年龄的长大并且开始要求独立的时候而逐渐加剧。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存在一些针对父母的负面情绪是属于正常的,但是,当负面情绪变得固定在某一个方面而且愈演愈烈的时候,这个负面情绪就可能变得具有破坏性并且会持续下去。
  如果你强迫孩子参与,他会以丝毫不感兴趣和不去努力表示他的愤怒。孩子可能会通过损坏装备、器具,在活动中故意表现很差,对老师和教练员发火,蓄意破坏他所参与的活动。他故意表演得很差,蓄意破坏自己的演出。
  强迫孩子参加一项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兴趣的活动,就会产生与成就性活动有关的负面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会伤害他的进取心。孩子可能会一提到成就性活动就产生坏心情。这种强迫参与铲除了孩子获得成就性活动的拥有感的全部可能性的。愤怒和怨恨使活动失去了乐趣和成功的可能性。罗恩塔夫博士指出:“你越是试图按照于他的性格背道而驰的方式塑造你的孩子,当他到达学龄时,他就越是反抗。你还是不会得到你所要的,而且你们的关系也会遭到破坏。”
  为什么你会强迫孩子参加一项活动呢?理由可能有很多,有些可能是出于好意,有些可能是属于你欠考虑,不管怎样对孩子都会造成伤害。你也许看到一项成就性的活动作为孩子通往成功的一条路。强迫孩子在学校参加一种特别课程的学习,或是参加一项运动,在你的心目中,这样能够保证孩子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遗憾的是,你也许没有考虑到或者也许没有在意,你强迫孩子走的路也许不是孩子愿意走的路。
  “父母所具有的最大的力量就是引导自己孩子的力量。”约翰格雷博士这样写道。培养一个成功的人,应该引导孩子沿着取得成就的道路,充满快乐地前进,而不是强迫孩子在你为他选择的道路上奔跑。引导参与可以给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支持,克服成就性活动的挑战。同时,给予孩子所需要的自由,让他自己选择取得成功和快乐的道路。
  引导参与为孩子提供取得成就的最初推动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它让孩子获得拥有感、动机和从事成就性活动的愿望,首先按照成就性活动的方向、机会和资源几个方面,给予孩子第一推动力。然后悄然撤出,让孩子自己找到与这项活动的个人联系。你需要付出努力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你的参与必须逐渐减少。“我从不告诉泰格要做什么,我会给他提供信息让他自己做出选择。”厄尔伍兹如是说。当你的参与逐渐减少,孩子发展拥有感的机会和空间就会增加。
  孩子是依赖于你还是独立于你,取决于你如何培养孩子,取决于你孩子如何理解他所参与的成就性活动。孩子对参与的成就性活动的定义、理解和按照自己的需要采取行动以及你所给予的自由的程度,对于孩子个人而言意义深远,它会对孩子是形成独立还是依赖的个性构成影响。
  当然,在发展的早期,孩子高度依赖于你。作为一个婴儿,他的喂养、清洁和活动一切都依赖于你。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在这些基本的生活领域渐渐独立,但是他仍然依赖于你的关爱、你的保护、你的引导和你的支持。当孩子到了青春期并且逐渐发展进入了成人期,他对你的依赖会变少,而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了比较大的独立性。这种分离的过程使孩子预备迎接成人期的需要。
  在孩子的独立形成的过程中,你和孩子之间会经常出现一种拉锯战,一方面孩子自然而然地要脱离父母的束缚,一方面父母要维持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这样的家庭,一方面父母支持孩子取得成功,另一方面他们却培养孩子对自己的依赖。
  依赖型的孩子不能成为成功的人,尽管他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他对别人的依赖会阻碍他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阻碍他成为快乐的成人。与此相反,独立型的孩子具有拥有感,并且有能力成为成功和快乐的人。
第三法则:情绪控制
  孩子在成就性活动中所体验到的情绪,包括从兴奋和快乐到挫折和愤怒这样一个范围.不管是哪一种情绪,当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会影响孩子对成就性活动的认识.对于成就性活动的积极的情绪,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会产生对于成就性活动的积极认识,并且鼓励进取。体验到有益经验的孩子,就会将成就性活动于诸如兴奋、满足和快乐这样的积极情绪联系在一起。尽管负面情绪,诸如挫折和失望,在尝试某些新事物或争取更高的成就水平,是自然而然的有时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过度的负面情绪,诸如恐惧和绝望,会使孩子的努力产生不好的感觉,最终会挫败孩子追求梦想的兴趣。对于孩子来说,取得成就的最大障碍就是不健康的负面情绪。它会破坏孩子的自信心,扰乱他的注意力,并且削弱他的内在驱动力水平。
  孩子对他尝试努力的情绪反应,随着他在努力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而形成。这些情绪反应形成孩子对于成就的信念和态度。与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的经验和认识通常被认为是“情感包袱”,随着孩子的成长会带着它进入成年。不健康的情绪最难对付的一面就是它的根深蒂固,在孩子面对一个成就情境的时候,就会用一个预先特制的情绪模式自动做出反应。这种情绪反应弊大于利,对人极具伤害性。
  在孩子的自尊和拥有意识的发展过程中,你采取什么做法将会决定孩子在成就努力中体验到的情绪,这些情绪反过来会决定孩子追求未来成就的动机,同时也会决定孩子在追求的过程中能否找到快乐。
  具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如果孩子的自尊心是基于你对他的努力的认可,而不是对他努力的结果的认可,他对成功和失败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认识。用这种明智的方式培养的情感通常会产生通过自我实现获得成功的预期。同样对失败的反应,孩子所体验的负面情绪也不会是令人消沉的或持续太久的。
  具有低水平自尊心的孩子可能害怕成就性活动,因为在他们的成长的过程中,能否得到关爱取决于他自己如何表现,他得到的爱是有条件的。这种恐惧的环境引起具有破坏性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几乎注定是要失败的。
  对自己的成就具有拥有感的孩子情绪体验强烈,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他都会有强烈的反应,因为成就对他非常重要。同时,偶然的失败引起的负面情绪对他不是毁灭性的,因为成就本身与他的自尊联系得不是过度的紧密,即使是失败了,他也仍然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不会因此失去父母的爱。失败不是一个令人恐惧的不可挽回的经验,他有充分的自信可以控制局面,他完全有能力在将来改变结局。所以负面情绪对孩子起到了一个激励作用,促进他克服失败,继续努力。
  如果孩子不具有拥有感,而是父母具有拥有感,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孩子会体验到强烈的痛苦的情绪,他会感到极度的愤怒、怨恨、悲伤和绝望,因为他能否得到关爱取决于努力的结果,失败对他的自尊心是具有毁灭性的打击。他也会觉得无力改变环境,所以他感到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要成为一个情绪的主宰者,孩子需要具备对他所感受到的情绪做出选择和反应能力。孩子易于接受积极的情绪(比如快乐、满足、宁静从容);而体验负面情绪(如挫折、愤怒、悲伤)并且以一种有利于学业和快乐而不是削弱学业和快乐的方式做出反应,对他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孩子学会如何对情绪做出反应,是一个简单的但却不容易做出的选择。孩子做出这种选择的能力可能以两种方式形成。理想的状况是,你想要培养孩子成为情绪的主宰者,就要使孩子选择通往成功和快乐的健康的情绪习惯。他会自然而然地遵循指引他获得成功的道路,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可是,孩子可能会养成一些不健康的情绪习惯,使他不能看清楚对他的情绪应该做出什么反应。你要帮助孩子看清楚他面临的两个选择:一方面他可以带着不健康的情绪习惯继续滑下去,从而成为情绪的牺牲品;另一方面他还可以选择成为情绪的主宰者。你要帮助孩子做出这个简单但却不容易的选择,鼓励他改变自己接受新的健康的情绪习惯,这些好的情绪习惯会帮助他选择通往成功和快乐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延续和练习的增加,这些情绪控制的技能会融会于心,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这些技能。此外,孩子还能够学会使用预防性的情绪控制。孩子能够认识引起负面情绪的一般情形,并且在负面情绪爆发之前实施控制,因而在恶性循环发生之前加以遏制,从而继续他的成功和快乐的旅程。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更多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818-6238616
手机:15882962573
邮箱:365167910@qq.com
网址:www.dzqqbb.com
地址:四川省大竹县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